互聯網+、云計算、大數據,人工智能……談及這些詞,不少人都是聞名已久,卻緣慳一面。如果單是因為技術、資金的短缺導致沒能及時跟上潮流,至少還能全力策劃,再試圖尋求外部援助,要是從始至終都沒有想到與之關聯,那下一輪被時代淘汰的可能就是你的企業!
以短信為例,五年前我們可以每天發出上百條的短信息,五年后的今天,我想大部分人上百天也不會發送幾條短信。正當電信行業拼得熱火朝天時,一定不會想到是騰訊用微信悄然取代了他們的短信業務。我們也可以試想,如果最初是本土的出租車公司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思維,做了一款打車軟件,今天將會發展成何種情景。但在當時的情況下,出租車市場在許多城市甚至供不應求,又怎么會想到要改變模式,尋求變通。
這是一個創新思維主導的時代,身處什么行業,就要有這個行業全新的思維模式。今天未曾想到的競爭,就是明天將你淘汰的理由。所以我們看到互聯網+火了,火到服裝干洗行業都開始布局;云計算火了,火到很多城市都開始由政府引導試點項目;大數據火了,火到要不要借錢給企業都可以由大海洋企業征信數據幫你決定。
創新時代要求企業以超前眼光,超快行動,超強發力!那么企業到底該做些什么才能不被市場此起彼伏的洪波湮沒?
思維模式的轉變是第一步。處在市場中或末端的企業大多會時刻保持危機感,較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反而不能居安思危,及時調整戰略模式,導致最終慘敗。市場競爭日新月異,具備預見性是對每個企業的基本要求,但市場預見絕不是憑決策者的感覺來定論的,企業需要重視和培養信息挖掘能力,在自身和市場多方渠道整合的數據中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。這里就涉及到了目前非常火爆的大數據技術和分析,市場中這類服務已經有很多,可以試著找尋大海洋數據這樣的外部合作。
第二是在自身的基礎上,做適應性的調整。既不是完全脫離自身,也不是全盤吸收固定的模式。傳統行業的大多數企業都有著很多年的服務經驗,或是在自身的領域內有一定特長,企業自身的不同決定了他們沒有固定的標準模式可以拿來直接套用。像是目前的打車軟件照搬到傳統的出租車公司就不合理,因為出租車公司不會把競品模式也糅合在一起,所以結合自身與市場趨勢做重構調整和應用才是最佳的選擇,依葫蘆畫瓢并不可取。
第三是保持高度的時代敏感。上面已經說過,這是個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,甚至有點讓人追不上,今天人們還在競相模仿的技術,可能明天就會被革新替代,不敏感的人還在埋頭苦練,殊不知已經再次落后。就像馬云說的,還沒弄明白PC,移動互聯就已經來了,移動互聯沒把握好,大數據時代又來了。時代始終在變革,向前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留。
讓我們把視線挪回到第一段的那些詞上來,當你開始了思維轉變,當你洞察了市場動態,這些初次聽聞讓人感到非常高端的詞匯,可能在你的腦海里所考量的都是如何與你的項目相結合,再落地。
